文章大綱
我嘗試過電子書,但還是習慣紙本書,也喜歡實體書放在書架的畫面。
喜歡欣賞好看的封面、好看的字體印刷,喜歡摸到舒服的紙質、翻書的手感。
我覺得實體書還有一個獨特魅力,不是拿來「讀」的,而是拿來「看」的。
沒錯,就是當成展示品陳列。
看著書名、就能聯想到作者的故事,每看一眼就能鼓勵我。
但是當書越來越多、或心情煩躁的時候,我就會開始整理書架,步驟如下:
步驟 ➀ 以空間決定數量
步驟➁ 賣出、捐出不再看的書
步驟➂ 慎思「擁有」的機會成本
看著精選後的書架上,都是我非常心動的書,這種感覺真的很棒。
你也是喜歡看書的人嗎?有多久沒整理書架?或是在角落的箱子裡,那些說要看的書放多久了呢?
如果你也是愛書人,想試試看這種再次「心動」的感覺,我很推薦你整理藏書。

慎思「擁有」的機會成本
談整理書之前,我們要先從「物品來源」開始談起,所以先聊聊我購入實體書的原則。
以前我很喜歡逛博客來,常常在書單排行榜逛啊逛,看到喜歡的、有感覺的書就直接加到購物車,然後一次訂個 5~10 本。
說實話訂書和收到一箱書的感覺,真的超過癮、超滿足的。
但是我也發現有些書不如預期,翻一翻才發現沒那麼吸引我,或者是有些書買來之後,幾乎沒翻開,放了好幾年……
當書架越來越多書,還是持續想買書的時候,我就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。
於是我做了一個關鍵的決定,來降低我「一鍵購入」的衝動。
我決定,當我有想看的書,就先從圖書館借,以下兩種情況才購書:
- 借不到、但是很想看的
- 看過之後,還是是想珍藏的書
至於買書的來源,也會優先選擇到讀冊購買二手書。
精選最愛の書
目前我的書會保留一排書架的數量,大約可以放 30~50 本。
如果放滿了,就會提醒自己要整理,整理的類別主要分成三大類:
A. 想繼續收藏的經典書
B. 剛買或是讀完沒多久,還想留下翻一翻
C.買了很久都沒看,或是讀到一半,就讀不下去(準備上架售出)
精選書本的數量可以彈性決定,畢竟每個人能夠存放書的空間不同。
透過定期整理,找出讓自己「心動」的書,我很喜歡這種再次回顧的感覺。
如果你想知道我的「珍藏書」有哪些,可以看看這幾篇我發表過的閱讀心得:
捨不得送走書怎麼辦?
在到府整理的時候,我遇過許多業主家中都有裝滿書的紙箱,有些積滿灰塵、或是上方放著很多雜物。
他們說這些都還是要看的,只是一直沒有時間,也沒有空間可以擺出來。
這種無奈又捨不得放手的心情,其實我能夠理解,因為我也曾經這樣。
看著那些曾經想要「讓自己變好、變專業」的書,卻沒有好好讀過、或者實踐過,心裡會有一種不想正視的罪惡感。
為了不承認那些書其實不適合自己,或者其實沒有這麼有興趣,而一直緊抓不放。
導致每次搬家,都要再次打包這些又重又厚的書,真是把自己累翻了……
為什麼丟不掉?「說不定還會再看」也是常見的理由,但是在所有的藏書中,哪些我真的看過第二次?
根據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協會(NARA)統計,1年沒碰的東西,會再度使用的機率只有1%,以此計算,就算每周讀1本書,會重讀的書很可能兩年也才1本左右。
我自從通透這個道理後,我過濾書的速度就更果斷,也有更多時間和空間,留給遇見下一本好書的機會。

讀冊 TAAZE 賣書
過濾出來的書,我會優先上架 讀冊TAAZE 販售,販售所得可以再拿來買二手書或新書,相當方便。
關於 TAAZE 讀冊生活
讀冊平台是由博客來創立於2010年創立,販售各類新書、電子書、回頭書與二手書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如何上架二手書:手機掃描超便利!
可以直接用手機掃描書籍ISBN編號,就能自動帶入資料,以一箱 15 本書來說,半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作業。
➀ 整理要販售的書
讀冊對於雜誌、高中以下教科書、書況不佳的都不收,詳細規定可以參考《賣二手書,你一定要知道的事》。
➁ 手機掃描或手動輸入編號
如果想使用手機掃描的便利服務,可以點選冊格子,簡單註冊後就可以使用囉。
也可以到讀冊上架頁面,使用電腦手動輸入編號。
➂ 清點、封箱、填寫寄件單
目前在便利商店寄件的規定,是15本書內為一箱,運費需自己負擔。
➃ 到便利商店寄件
➄ 回到平台確認,書本是否有入庫?
寄件之後的幾天內,可以回到讀冊平台,追蹤收件狀況。
完整的上架教學,可以參考官網的「我要賣二手書」。
我覺得這樣「書循環」是很聰明的營運方式,而且博客來深耕已久的「賣書」品牌形象,再推出這樣的服務,更讓人願意使用。

圖書館捐贈
在上架二手書的過程,也會遇到刷了條碼後,才發現有些書不收。
例如我遇過平台拒收原因:「目前較少人徵求此書」、「目前有太多人販賣這些書」,因為倉庫空間有限,所以沒辦法收購。
不能收購的書,我就會直接拿去附近的圖書館捐贈。畢竟也經常使用圖書館的資源,這樣捐書的方式也是一種回饋,讓我感覺很好。
大部分完整的書籍,圖書館都很樂意收,大家拿到櫃檯時,可以請服務人員確認。

後記
處理二手物的方法,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很重要,因為重點是讓不再使用的物品,交到適合的人手上,持續物品的壽命,自己也能夠安放對物品的留戀。
最讓人擔心的就是一方面想要清爽的空間,但是一方面又覺得捨棄東西很可惜,結果一直保留不使用的物品,堆積在家裡。
引用一句近藤麻理惠在 《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》書中,談到整理衣服的金句,我覺得也很適用整理書:
每樣東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務。
所有的衣服並非都是要完全被穿壞,才來到你身邊。
這就和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一樣,你遇見的所有人並非都會變成摯友或戀人,對吧?
正因為有些人讓你覺得,「我有點害怕這種人」或「我就是和這種人合不來」。
你才會再次體會到「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人」,然後越來越覺得這個人很重要。
除了書,關於精選衣服和後續處理,我也有自己的一套程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