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大綱
我之所以踏入「整理」,這一切的開始都是來自我讀的書。
每次煩惱、徬徨的時候,我就會去圖書館、書局一繞,試圖從書架找到可能「會有答案」的書。
讀著作者的生命故事,看見他們的困境、掙扎、努力。
也會讓和我自己對話:我現在感覺怎麼樣?面對現況,我能夠做什麼?……內心就會慢慢安靜下來。
你記得哪些書帶給你很大的影響嗎?
在你失戀、轉職、沮喪、想要展開新計劃的時候,哪些作者的故事,讓你感覺清晰,有了勇氣繼續前進?
這篇文章,我想和你分享三本帶我展開「整理之旅」的書,可以說是大大影響我的人生三本書。
我會推薦對整理、自我成長有興趣的你,在讀完我這篇心得後,也親自讀一讀。
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
第一本是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的書,銷售突破 100 萬本的整理聖經!
我在大學讀到這本書,讀完、學到了幾個技巧後,就馬上整理衣櫥。
當時人生沒有發生什麼戲劇性的改變,後來在搬家的過程,甚至也把這本書二手賣掉了。
直到最近在圖書館讀了一遍後,發現了好多新的感受,也許就是所謂的「溫故知新」,於是又在二手書商店 TAAZE 讀冊生活 把書買回來收藏。
我最想和你分享書中這段整理小秘訣,按照這 4 步驟,整理效果最好!
麻里惠建議的整理順序:衣服 > 書籍 > 文件 > 小東西
✓ 整理衣服的方法
集中家裡所有的衣物,用從商店架上挑選物品的感覺篩選
✓ 整理書的方法
把書全部從架上拿下來,一本一本感受、但是不需要翻閱裡面的內容
✓ 文件整理方法
現在正在使用、近期內都會需要、需要一直保管的文件之外,不符合的全部丟掉吧
✓ 整理小東西的方法
用途不詳的電線、電器外盒、衣服備用鈕扣、保養試用品……這些幾乎都可以捨棄
有些人覺得「整理」是件麻煩、討厭的事,可以分為兩個原因:
- 他們本來就整理的不錯
只是對於「整齊」又更高的標準,對於現況,有說不上來的「不順眼」,但是具體又不知道怎麼解決。 - 他們覺得不整理其實也沒關係
但是同住的親友會抱怨環境很亂,很有責任感的他們,把「維護環境」這件事通通攬到自己身上了。
其實整理並沒有「想像中」的這麼困難。
麻里惠在書中提到:「整理時該做的,大致上只有兩件事,那就是「判斷物品是否要丟掉」和「決定物品的定位」,只要能夠做到這兩點,誰都能完全徹底整理。」
簡單來說就是這樣,只不過當範圍從一張桌子,擴大到整個家的時候,難免讓人有些手足無措,或生活有太多事情要你煩心,可能也會讓你感到無力。
深呼吸、放鬆一下,你可以慢慢整理,從小部分開始,或者尋找適合的整理師協助你,給一直支持著你的「家」,來場淨化 SPA。
說到要「判斷物品去留」和「決定定位」,「篩選」的過程是大多人覺得相對困難的事情。
根據心理學研究顯示,我們對於「損失」的痛苦程度,是「獲得」的快樂程度 2 倍以上,也就是說,比起「獲得」,我們更在意「失去」。
衣服是大家最苦惱的,別人送的、好幾年才穿一次的禮服、準備瘦下來可以穿的、或是覺得丟了可惜,最後衣櫥塞滿了「可有可無」的衣服。
關於這點,麻里惠也在書中提出了很好的比喻,她說每樣東西都有各自的任務,衣服不是要被完全穿壞,才來到你的身邊。
就像人和人之間的緣分,你遇見的所有人,也不會都成為摯友或戀人,總是要相處、交往一段時間,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。
接著,當你遇到有些會讓你感覺「這個人真棒」或是「我和這種人合不來」,你就會再次體會到「我還是比較喜歡哪個人」,然後越來越覺得那些人的重要。
這就是透過整理,讓生活越來越怦然心動的魔法。
書籍介紹: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/ 近藤麻理惠
我決定簡單的生活: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, 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!
第二本書也是來自日本,我拿起這本書的原因,就是被作者提出的「極簡主義」定義給深深吸引。
他認為貫徹這些行為的人就是「極簡主義者」:
- 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的人
- 將個人物品數量減至最低
- 為了更重要的事物,減少其他物品數量的行為
雖然「極」這個字讓人難免感覺有些嚴肅、沒有彈性。但是我就是喜歡這個簡單、清晰的生活原則,也是我想要持續練習的。
有時候工作感到心情浮躁,我就會起身整理,處理吃完的垃圾、丟掉用過的衛生紙,把剛使用的工具物歸原位。
當工作環境回到原廠設定,我的心情就好多了,也更能夠專注。
「為什麼減物能提高我們的注意力?」
作者解釋:物品會發出的「沈默訊息」,東西不只是默默放在那裡,所有物品都會發出訊息,閒置在一旁的物品發出的訊息愈強。
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物品減量、降低「視覺噪音」後,會感覺輕盈、心曠神怡的原因。
減少物品後,就能夠一直喜歡下去嗎?
老實說,我個人覺得有些困難。
因為人會一直改變,喜好也會跟著改變,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在改變和珍惜之中取得平衡?
佐佐木也說人性天生就有從「習慣」邁向「厭倦」的過程,唯一能與其抗衡的就是感謝。
「感謝」這個舉動,能夠避免我們把現在所擁有的視為一成不變、理所當然的存在。
感謝陌生人釋出善意
感謝自己好好的服務每一位客戶
感謝我和讀者、聽眾,能在網路平台相遇
……
為什麼要感謝平凡的事情?因為「感謝」讓我夠讓我再次「感到幸福」,這是真的,書中這麼說:
感謝不是手段,感謝是幸福的一部分
換句話說,「感謝就是幸福」,感謝次數愈多的人愈清楚幸福的感覺
閱讀到這裡的你,今天想要感謝哪些事呢?
書籍介紹:我決定簡單的生活: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, 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!
零雜物:讓生活輕盈,讓心更自由
第三本是台灣作者 Phyllis 的書,我之前讀完之後很激動,就單獨寫了一篇心得 《零雜物》讀後心得:讓生活輕盈,讓心更自由
Phyllis 也出版了第二本新書:《當整理卡關時: 獨居、同住都能實踐的零雜物生活》,已經列入我的閱讀清單。
在故事一開始,Phyllis 分享她如何與囤積症母親相處,後來為了捍衛自己的身心靈健康,毅然決然搬出去,和媽媽保持各自的居住空間,拉開距離後的關係反而更自在,也分享了如何學習和母親和解。
接著她持續觀察對空間的需求,因此不斷搬家,只為了尋找能夠讓她真正舒適的地方。
我很喜歡她在書中談到,對「家」的定義:
「家」是什麼?我想我會回答,它是可以卸除武裝、得到安慰,與家人互動並保有隱私的安靜空間,也是切斷負面連結、滋養身心的安全場域。
我們從求學、求職、建立自己獨立的生活、新家庭,可能會住過很多不同的地方。
我自己就是搬家快 10 次,住過這麼多地方,即使我現在結婚了。但是對我來說最放鬆、最能夠專注的時候,還是獨處的時候。
我喜歡跟先生相處,但是我也享受一個人的空間。
在書的後半段,Phyllis 也分享了「生前整理」的內容,對於一直在學習這項課題的我來說很有幫助。
年近八旬的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在《晚年的美學》一書中提及:「我們死亡以後,帶不走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的,但如果能在死亡前,將自己人生旅途所蒐集到的喜愛的東西,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整理一番的話,是件多灑多麼灑脫的事。」
是的,我想活得輕盈、自在、灑脫。
目前《零雜物》這本書已經絕版了,歡迎閱讀 Phyllis 最新的出版:當整理卡關時: 獨居、同住都能實踐的零雜物生活
後記
以上三本書幫助我從混亂走到清晰、從躁動走向平靜。
如果你在生活中,遇到了很想搞清楚「到底為什麼?」的困惑,代表你發現了什麼,請好好把握這個機會,勇敢探索自己的想法、大膽的體驗!
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,一定要先相信自己!
🐋 我是整理師 紫恩,歡迎追蹤我
從自己開始整理,讓身邊的人一起幸福
⎔ 追蹤我のIG : 療癒系的整理畫面
⎔ 追蹤我のFB : 來點理性派的信念
⎔ 逛逛我の推薦清單 : 自用的收納好物
⎔ 閱讀我の部落格 : 全方位整理筆記
⎔ 預約我の服務 : 預約一場整理魔法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