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歲的我,為什麼想要替自己準備生前整理?

by ZN
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341 閱讀次數

為什麼現在才 30 歲的我,就想要為自己準備生前整理?簡單來說,我希望能夠盡可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,不想要造成別人的負擔。

為什麼我想要準備生前整理?

進一步思考的話,可以延伸成三點:

第一、清楚自己對照護選擇、生後事的想法

我沒有辦法決定我的出生、唸哪個幼稚園、如何被照顧、教育,但是長大後的我可以及早為自己準備。

急重病的時候想要什麼樣的醫療照顧、年老時要請看護嗎?還是要去安養院?那要去哪間安養院?身後事希望怎麼處理?

第二、在緊要關頭的時候,提供親友安心的指引

在需要親友幫我做緊急醫療決定的時候,他們可以透過我事前的溝通知道我的想法,做出符合我意願的醫療照顧。

還有當我離開人世以後,親友也可以在我生前準備好的話,感受我對他們的感謝,陪伴他們走出悲傷的心情。

第三、讓親友也開始準備,及早了解彼此心願

要在日常生活中談論生前整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,但是又想要知道親友的想法,可以怎麼做呢?

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自己開始,透過自己的準備,然後主動分享給家人這個資訊,讓他們慢慢地認識這個觀念。

也許會因為自己的行動,開始思考。也有可能不會想了解,但是他們至少可以知道我的決定。

Photo by Kira auf der Heide on Unsplash

什麼事情啟發我做這件事情?

其實會有這個念頭是因為這幾年實踐極簡主義、斷捨離、讀了幾本哲學書、自己生命的經歷給我的啟發。

我們努力工作、賺錢、購物、享受和厭倦、收藏或丟棄,直到我們離開人世的那天之後,這些東西最後都會由下一代、還有這個地球接收所有的遺物。

目前我已經陸續精簡了我大部分的物品,物慾也變得比以往低,不會特別想要買什麼,也沒有什麼東西非要不可的想法,因為我知道,我們所擁有的東西都是跟這個世界借來的。

或許這樣的想法,對某些人來說會有一種「這樣想的話,人生也太無趣了吧」之類的感覺。

但是對我而言,卻是一種讓自己能夠思考如何把資源放在最在乎的事情上,而不會任意揮霍。

所以現在我的購物習慣,會更重視必要性,還有心靈層面的富足。

我從家人、朋友身上學到的事

每次過年的時候,我的阿嬤都會拿出以前的舊照片,一張一張靜靜地看著,大概是在懷念阿公吧。

這時候我就會湊過去坐在她的身邊,用不太標準的客家話跟她聊天,聽她講著每年都會重複的故事,以前是如何辛苦的拉拔五個小孩長大。

爸爸說阿公因為車禍走的很突然,什麼事情都還來不及交代,身為長子的他要一肩扛下照顧家人的責任,那年他才 18 歲。他是如何面對青春期的衝撞、茫然,還要接受如此巨大的悲傷的衝擊。

雖然爸爸很少說這段故事,但是每次提到的時候都會哽咽地說不下去。

我也想起來在外公生病過世的那一年,媽媽一個人跑到頂樓,對著從娘家拿回來,那盆外公種的景觀小松樹,放生的大哭,宣洩對外公的思念和不捨。

如果阿公和外公可以提前為家人留下一些什麼話,在世的親人是不是能夠減少一點遺憾,在每次懷念的時候,感受到的是他們留下的愛呢?

另外一個是學姊的故事,她是一個性獨立、喜歡冒險的人,總是活力滿滿的出現在大家面前。

她知道我熱愛潛水,而且在這個領域已經多年。

所以在我們都畢業出社會後,她時不時會興致勃勃問我關於潛水的事情,但是她在旅遊業的工作很忙碌,所以我們約了好幾次都沒有約成。

又或者她在社群動態看到我和同學回學校找教授的時候,就會說下次要一起約去,但是也都沒有約成。

我那時還酸她說「妳先把時間訂下來,不然每次都只能是說說而已了」沒想到就這樣紙上談兵了一兩年後,偶然收到她因病突然離世的消息。

我們潛水真的沒約成,回去看老師也沒約成,這些事情真的變成只是說說了……

為自己做好了生前整理後,也別忘了要和家人好好說明你的想法哦
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

有天晚上我問先生:「如果我離開了,你希望我留下什麼東西給你?

先生很認真的想想:「你的衣服吧,還有照片

那你呢?你想要我什麼的東西?

嗯,也是你的衣服和照片吧

整個對話過程很輕鬆平常,大概是因為先生知道我在研究「生前整理」這塊領域,所以他也能夠以平常心地方式和我聊這個話題。

接下來我還想要談論這個話題的對象是我的爸媽,但是華人長輩比較忌諱談生死,我想他們可能還沒準備好,也許等我自己練習好了,可以找他們聊聊這部分的想法。

讓人害怕的不是「生前整理」這件事情,而是面對「死亡」這件事情。

我會持續學習這項課題,希望可以使用更溫暖的角度來解讀、推廣「生前整理」這個概念,讓大家可以及早準備留給身邊的家人,多一點愛,減少一點遺憾。

你呢?你會想要留下什麼禮物給你的家人呢?

相關文章